雁江区法院聚焦群众“急难愁盼”问题,用“温度、速度、力度、热度”以便民利民的实际行动回应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,切实增强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的能力,争创高品质“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”。
优化诉讼服务 为司法服务“添温度”
深度整合诉讼服务中心21项功能,推进“一站式”诉讼服务平台运用,对符合立案条件且材料齐全的案件,承诺20分钟完成立案,大力推广网上立案、跨域立案以及“四川微法院”小程序,实现“指尖诉讼”。积极筹建24小时自助法院,为市民提供全天候诉讼服务。
推进繁简分流 为审判质效“提速度”
在全市率先组建小额速裁团队(现民三庭),截至6月16日,受理案件1170件,结案960件,结案率高达82.05%,平均审理天数13.96天,调撤率达61.15%。其中适用小额诉讼程序458件,平均审理天数10.85天,最快能达到当天立案、当天结案。创新建立全省首个小额诉讼程序辅助中心,今年3月正式运行至今,促成诉前调解案件100余件。
加强法庭工作 为中心工作“加力度”
打造“枫桥式”人民法庭,探索建立“一镇(街)一法官”工作机制,广泛开展就地立案、巡回审判、法治宣传等工作,积极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。6月2日,落实省高院部署,临空经济区法庭、南津法庭作为沱江流域沿岸的“两颗纽扣”,加入了沱江流域“纽扣法庭”大家庭,积极为沱江流域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司法服务。
打造法治品牌 为司法宣传“增热度”
打造“雁法护航·一路向阳”法治宣传品牌,组建“向阳花”普法宣讲团和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深入街道社区、乡村院坝开展法治宣讲,在微信公众号创办“为群众办实事”“以案说法”等栏目,以防范养老诈骗、禁毒等为宣传重点,开展“我们的节日”等系列宣传活动10余次,形成“线上+线下”的法治宣传新格局。
(张新苗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吴显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