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资阳市乐至县天池街道新观音社区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紧盯治理主体不健全、服务设施不完善、生活习惯不转变等突出问题,探索构建“党建引领、综合服务、多元共治”三个体系,通过抓党建、强服务、促治理,推动提升城乡接合部新型社区治理水平。
抓党建,编织“党建+治理”立体网络,夯实党建引领体系
一是规范基层组织建设。优化设置社区党总支部,配强“两委”常职干部,党总支书记、居委会主任实现“一肩挑”,6名常职干部均为大专及以上学历。建立小区功能型党支部2个,覆盖居民小区5个,选派社区干部担任自管委、议事会等小区自治组织负责人,“社区—居民小区”党组织、自治组织构架逐步完善。
二是做深做细社区网格。健全网格管理体系,设立社区二级网格7个,选优配强专职网格员7名,整合社区干部、居民小组长、部门下沉社区力量等,组建专兼职网格员队伍7支,织牢织密网格责任网。
三是建立健全制度机制。开通流动党员微信群,开设“指尖上的课堂”,及时推送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等学习内容,让流动党员学习“不掉队”“不漏学”。建立“小区党支部书记+楼栋长+单元长+联户长+志愿者”的协调运行机制,充实小区治理力量。
强服务,坚持“硬件+软件”双管齐下,完善综合服务体系
一是建强服务阵地。加大社区活动阵地、服务场所建设投入力度,按照“一室多用”的原则,设置便民服务、党群活动、文明实践等功能室,修缮文体广场600平米,增设一批健身器材,进一步增强社区服务承载力。
二是完善基础设施。争取项目资金,修建便民临时摊区800平米,搭建摊位17个,有效破解占道经营的环境秩序和交通隐患“顽疾”。及时回应群众关切的问题,积极协调市政部门,规划安装道路、院落照明路灯105盏,切实解决了群众夜间出行不便的问题。
三是拓展服务范围。落实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备案“三张清单”要求,积极帮办代办依法履职和协助办理的68项服务事项,居民办事更加方便。协调安装水电气自动缴费系统,居民生活更加便捷。常态维护辖区公共区域环境卫生,不断提升“社区15分钟生活圈”的温度和质感。
促治理,抓住“自治+法治+德治”根本,健全多元共治体系
一是开展多方协商。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活动室、百家协商说事室、文体广场等阵地,组织开展“纳凉会”“坝坝会”“院落会”12次,有效解决群众的操心事、烦心事、揪心事,推动把群众“等、靠、要”的思想转变成“提、议、办”的行动。
二是强化平安建设。现有“天网”1个、“雪亮工程”3个、“慧眼工程”9个,推动“天网+雪亮+慧眼”三网融合,实现辖区治安技防全覆盖。推行“懂了么”普法服务网络“四单”模式,邀请法律顾问、法律专业党员干部开展法律“进社区入小区”活动16场次,群众办事依法、遇事找法、解决问题用法、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加快形成。联合辖区派出所民警开展夜间巡逻76次,持续增强居民安全感。
三是提升文明素养。动员党员、干部、群众开展“送温暖”“文明交通劝导”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50余场次,引导辖区“村民”向“居民”转变。深化“我们的节日”主题活动,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滋养和引领作用,围绕春节、端午节、中秋节等传统节日,广泛开展送春联、“端午粽香”、“夏送清凉”等活动,不断营造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。
(陈少田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吴显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