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的交通安全管理,有效治理一批人、车、路、企交通安全隐患,确保全年交通事故预防“减量控大”工作圆满收官,乐至公安交警紧盯国省道、县乡村道“两大战场”,以冬季公路交通安全整治行动为契机,抓细抓实道路交通隐患治理,力争实现“三不、三升、三降”工作目标。
抓细抓实源头风险治理,力消事故隐患。一是紧盯年度目标任务。紧扣事故预防“减量控大”工作目标及考核任务,持续深化每月1次的事故研判“回头看”,找准事故预防工作切入点,完善和落实道路安全隐患排治举措11条。二是开展道路隐患排治。联合21个乡镇、街道交管办,排查出道路安全风险突出、施工路段、冬季团雾多发及临水临崖、急弯陡坡、积水沉降等道路隐患26处,报请相关部门开展治理、督促施工企业严格监督管理的同时,已增设26块警示标牌来加强临时性防护,降低安全风险。三是排查学校周边风险隐患。联合相关部门先后5次排查辖区临街、临公路中小学、幼儿园周边交安设施完善情况,增加机、非隔离护栏380米,安装交通标牌106块,并对6所幼儿园的8辆校车进行了全面“体检”,以“警校家”护校安园模式护航师生出行安全。
抓细抓实重点运输企业治理,筑牢安全防线。一是强化重点运输企业管理。11月份以来,联合交通运输、应急管理等部门对辖区13家客货运企业开展安全检查5次,约谈“两客一危”企业5家、驾驶员40余人,督导企业严格落实交通安全主体责任及“四个必须”源头安全管理措施,坚决杜绝“病员”、“病车”上路营运现象发生。二是强化货运源头管理。依托童家镇货车“双超”执法服务站,持续深化地方主导、行业主管部门监管、交通运输和公安“1+X+2”联合巡查工作模式,依法严查严处“百吨王”交通违法行为9起。三是强化重点车辆及驾驶人安全隐患清理。进一步强化对“两客一危一货”、“营转非”大客车、面包车、校车等重点车辆的检验率、报废率、违法处理率及驾驶人的审验率、换证率、满分学习率,完善了逾期未检验、逾期未报废和已注销等重点车辆管理清单,加大对重点车辆行驶轨迹的动态监控,筑牢安全防线。
抓细抓实路面秩序管控治理,重拳整治违法。一是精准分析研判。立足辖区易肇事肇祸交通违法特点规律,充分利用集成指挥平台对公路“三超一疲劳”、“双违”、“无牌无证”等高风险车辆进行分析研判,及时调整和优化勤务部署,确保治理精准性。二是科学警力部署。充分依托辖区童家镇执法服务站、国省道重点路段临时执勤点及21个乡镇“交管站”、“劝导站”,加大一早一晚、乡镇逢场天及周末等重点时段的路检路查力度,并以“广泛劝”、“精准劝”、“服务劝”及时劝导、纠正货车拖拉机违法载人、客车超员、酒驾醉驾等行为,营造严管严查整治声势。三是查处重点违法。聚焦辖区冬季突出交通违法行为,结合“磐石3号”、“减量控大”专项行动,以“固定检查+流动巡逻+精准布控查缉”等形式,重拳整治“两客一危一货”及农村摩托车、电动车“三超一疲劳”、“两违”、酒醉驾、非法改拼装、不系安全带、违法载人等重点违法行为1690余起,持续保持高压严管态势。
抓实交通安全宣传引领,提升守法意识。一是强化广泛宣传。利用大队“两微一抖”、重点驾驶人手机短信及县融媒体等宣传平台,广泛宣传冬季公路交通安全整治行动开展的意义、目的、措施及成效,发布冬季多雨多雾恶劣天气安全驾驶常识及安全出行提示60余条,曝光典型交通违法和事故案例90余起,提升群众对整治行动的知晓率和支持率。二是强化精准提示。在“交管12123”APP、重点运输企业驾驶人手机短信平台和微信群,点对点精准推送防范“三超一疲劳”、系好安全带等提示信息390余条次,在交通安全“七进”、“美丽乡村行”活动中发放宣传资料9700余份,营造了浓厚宣教氛围。三是强化主题宣教。充分利用第11个12.2“全国交通安全日”、第9个12.4“国家宪法日”主题宣教活动,向群众面对面进行“以案释法”、“依法宣教”,讲解安全出行知识,教育、引导驾乘人员安全文明出行,提升群众遵守法规、崇尚文明、懂得礼让的安全文明意识。
(刘莉 四川法治报-法治四川新闻客户端 记者吴显云)